河南一公司承办明星演唱会 收款数百万与投资人那些事
第1页/共1页
河南一公司承办明星演唱会 收款数百万与投资人那些事
冯小刚电影《芳华》: 青春之痛,芳华之殇
“一代人的芳华已逝,面目全非,虽然他们谈笑如故,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。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,话虽不多,却待人温和。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,就让荧幕,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。” ——电影《芳华》
冯小刚电影《芳华》:
青春之痛,芳华之殇……
苏慢慢 | 文
戴锦华说,她每次写电影评论,至少都要看过那部影片三遍。
我却只想记住此刻的心情,看完《芳华》的激荡、感动、伤怀、深深的惆怅……
当片尾韩红唱的《绒花》响起,银幕上回放电影中的一些片段,一幕幕,华彩的、娇 媚的、失落的、离散的……我似乎感觉到导演、演员、所有主创的不舍,不舍告别这段忆念,不舍这段青春芳华。
“世上有朵美丽的花,那是青春吐芳华。”
冯小刚说:《芳华》是他电影心愿清单的最后一部。诚然,从尽力还原历 史的置景、流动的光影、饱和的色彩,到一首首或澎湃或婉转的配乐,到不说不快、不得不说的故事,都能感觉到冯导真真注 入了太多太多、太深太深的情感。这份情感足以跨越时代的限 制,无论是否熟悉那段历 史,都会被打动。
之前就读过严歌苓原著,也很被触动(点 击看之前的《芳华》书评《芳华:不知原谅什么,诚觉世事尽可原谅》)。通常看过书再去看改编的影片,会变得比较苛刻,因为难免会比较。就是评分很高的电影《万箭穿心》,在读完方方原著后看的,都觉得没有小说来得震撼,尽管颜丙燕真的已经演得很棒了。
但是冯小刚的《芳华》还是深深击中了我,虽然比起小说,电影显然有着力不够的地方。
比如,对人性的剖析要弱得多,也隐晦得多,尤其是文工团男兵、女兵对刘峰前后态度的转变,后面的集体批判他,然后萧穗子在多年后回望这段历 史时的剖白,这些部分是原著《芳华》中十分浓墨重彩的地方,但电影没怎么表现,除了一句萧穗子评论何小萍的话,“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,最能识得善良,也最能珍惜善良。”
谁知道是什么原因,大概不会只是因为篇幅所限?
再比如,很多段落再一次因为大家似乎都知道却又不甚了然的原因,被含含糊糊处理或直接略过了,尤其是战争那段,还有刘峰受伤后是怎么被发现的,手臂又为何截肢了等等。要知道,这一段在小说里那可真叫惊心动魄啊:
“驾驶员先看见的是地上蠕 动的一道赭红,三寸宽,再细看,驾驶员头发全立起来,那道赭红居然是由密密匝匝的红蚁组成,千百万红蚁正十万火急地向路边草丛挺 进。接下去,驾驶员便发现了被红蚁覆盖的一具人 体。人还活着,军装四个兜,还是个当 官的,军帽里子上写着名字:刘峰,血型A。是这个叫刘峰的残肢引起了红蚁总动员,伤口不断涌 出的血引起红蚁横跨公路的大迁移。”
(插一句话,听影院工作人员说,有关单位要求,不可以包场。我问,是最近所有电影都不能包场,还是只有这一部。“只有这一部”,他说……)
但是因为电影与小说毕竟是不同的媒介,文学需要加入自己的想象,而电影是立体的艺术,综合的艺术,音乐、声音、画面、演员的表演,叠加起来就会产生1+1>2的效果。
电影《芳华》通篇饱满的情感几乎溢出银幕,身处黑 暗影院中的我们,都是暂时脱离了原本所在的俗世的人,我们把自己投入光影中、故事中,我们把自我投射 到电影中的人物身上。
而《芳华》如此伤怀,他几乎就是冯小刚对自己那一段青春的一曲挽歌,怎能不感动呢?
观影中,第一次落泪,是何小萍给父亲写信那段。就像刘峰后来对萧穗子说的,何小萍以为到了部 队里,就没有人欺负她了……
被撕 裂、被丢弃、被埋葬的军装照犹如一种象征,一种说不清、道不明的复杂情愫,一个巨大的讽刺。
即使最后被黏贴好了,依然掩不去裂痕,就像当何小萍被捧为英雄、道 德模范,四处巡讲,却发疯了;就像刘峰在海口某联防大队里,被羞辱,甚至被殴 打,假肢被扯下来。
破碎的军装照,被刘峰丢弃的一大堆奖状、奖牌、奖 品,还有刘峰最后的假肢,某种程度上,它们是一样的。那段岁月、那个集体留给何小萍与刘峰人生的,或许最后只剩彼此微薄的互相依靠、互相取暖。
全片最令我心碎,在我看来,也是最流光溢彩的段落,是何小萍在草地上舞蹈那一段。那个画面一出来,我几乎泪崩。
说不尽的离散,说不尽的伤痛。
世人都说你疯了,穿着军装疯了。
他们不知道你曾经有多羡慕那一身绿军装,你把它当做生命中唯一的救赎,却不曾想,一样的屈辱与苦痛在等待着你。
因为父亲入 狱、母亲改嫁,从六岁开始,其实你就没有家了,你在那个仅为容身之所的地方,不断地缩小再缩小,卑微再卑微。六岁的你甚至不惜把自己冻病了,只希望妈妈能再抱抱你。
然后你以为军装、文工团能够拯救你。它的确曾带给你些微温暖,来自那个从北 京把你接到部 队的人,那个第一个教你敬军礼的人,那个在你被集体嫌弃时挺身而出搭救了你 的 人。但是自从这最后的温暖也远离了你之后,你彻底放弃了,这个集体,这个你曾经以为的救命稻草。
在慰问骑兵团的演出中,你被要求顶替A角,你以为这一次的心机终于有了和那件叫人尴尬的内 衣不一样的结果,其实你不过是一枚棋子,用过即被弃。他们,甚至不需要给你任何理由。(书里写得更直接,政 委利 用何小萍,是因为那些战士们在高原艰苦服役多年,突然要被遣散,心里朦胧感觉到上当,因此需要何小萍这样带着“高烧“表演的高难舞姿,再加上政 委煽情的鼓呼,来转移他们的情绪。)
是啊,世人都说你疯了。
疯了,只因不愿、不能再认同这一切的荒谬。
孤独的清 醒何尝不是一种疯狂?
当你亲手埋葬过一具具自战场上拉回的尸体,当你亲眼见过16、7岁的小孩被炸得面目全非,当你清楚战争的来龙去脉,当你感受过所谓集体的面目,你怎么还能够四处去歌颂这一切?
唯有那一方舞台,唯有那一支支舞蹈,那些或激昂或动 情的音乐,唯有那青春娇美的身 体,那无尽的柔 软的伸展、旋转、跳跃,它们依然在你心深处,守护着你,陪伴着你。
它们是干净的,也是无辜的,因此必然也是流光溢彩、光华夺目的。
在我看来,这是全片最美的青春芳华,这是“芳华”的意义所在,这大概也是冯小刚所固执的最美的青春芳华。
不知为何,我居然想起张艺谋的《金陵十三钗》最后,玉墨带着姐妹们,弹起琵琶,唱起《秦淮景》那一幕,记得当时看完之后写了一句话:“那一刻,泪如雨下,却深深沉醉……”
两部都是严歌苓的作品。
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值得被纪 念,被传唱,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有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压力与焦虑,但我们是否曾经停下来,去聆听历 史的回音,去祭奠那些被苦难摧 残、被战争迫 害、被历 史裹挟、在艰难的处境中不由自主却仍有所坚持的人。
当刘峰将一瓶白酒洒在洁白的墓碑之上,我们应该记住,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必然的,他们值得今夜落下的泪,以及日后更深长的怀缅。-end-
电影《芳华》剧照
“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,最能识得善良,也最能珍惜善良。”——电影《芳华》
读书会后记:非常感谢作者“苏慢慢”对本文发布的授权(公 众号:对她说)。
电影《芳华》无疑是2017年中 国影坛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,《芳华》引发的情感共鸣,不仅对是当下年轻人,还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长辈、军人以及为祖国的而捐躯的无数英雄。
经典电影与文学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更能有力的批判现实,挖掘人性,表现艺术特色。电影《芳华》引发观众对影片多层面多主题的热议,同时也吸引大家走进原著小说,走进文学,也许正如严歌苓所说:“它(电影)功不可没。”
《芳华》真诚地将那段历 史拉到你的面前,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和讲述方式看待历 史,看待他人与自身,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回味青春,体会生活的诗意与苦涩,人性美好与复杂,以及善良的刘峰,卑微的何小萍,以及所有你我为之感动的人。
“一代人的芳华已逝,面目全非,虽然他们谈笑如故,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。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,话虽不多,却待人温和。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,就让荧幕,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。” ——电影《芳华》
冯小刚电影《芳华》:
青春之痛,芳华之殇……
苏慢慢 | 文
戴锦华说,她每次写电影评论,至少都要看过那部影片三遍。
我却只想记住此刻的心情,看完《芳华》的激荡、感动、伤怀、深深的惆怅……
当片尾韩红唱的《绒花》响起,银幕上回放电影中的一些片段,一幕幕,华彩的、娇 媚的、失落的、离散的……我似乎感觉到导演、演员、所有主创的不舍,不舍告别这段忆念,不舍这段青春芳华。
“世上有朵美丽的花,那是青春吐芳华。”
冯小刚说:《芳华》是他电影心愿清单的最后一部。诚然,从尽力还原历 史的置景、流动的光影、饱和的色彩,到一首首或澎湃或婉转的配乐,到不说不快、不得不说的故事,都能感觉到冯导真真注 入了太多太多、太深太深的情感。这份情感足以跨越时代的限 制,无论是否熟悉那段历 史,都会被打动。
之前就读过严歌苓原著,也很被触动(点 击看之前的《芳华》书评《芳华:不知原谅什么,诚觉世事尽可原谅》)。通常看过书再去看改编的影片,会变得比较苛刻,因为难免会比较。就是评分很高的电影《万箭穿心》,在读完方方原著后看的,都觉得没有小说来得震撼,尽管颜丙燕真的已经演得很棒了。
但是冯小刚的《芳华》还是深深击中了我,虽然比起小说,电影显然有着力不够的地方。
比如,对人性的剖析要弱得多,也隐晦得多,尤其是文工团男兵、女兵对刘峰前后态度的转变,后面的集体批判他,然后萧穗子在多年后回望这段历 史时的剖白,这些部分是原著《芳华》中十分浓墨重彩的地方,但电影没怎么表现,除了一句萧穗子评论何小萍的话,“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,最能识得善良,也最能珍惜善良。”
谁知道是什么原因,大概不会只是因为篇幅所限?
再比如,很多段落再一次因为大家似乎都知道却又不甚了然的原因,被含含糊糊处理或直接略过了,尤其是战争那段,还有刘峰受伤后是怎么被发现的,手臂又为何截肢了等等。要知道,这一段在小说里那可真叫惊心动魄啊:
“驾驶员先看见的是地上蠕 动的一道赭红,三寸宽,再细看,驾驶员头发全立起来,那道赭红居然是由密密匝匝的红蚁组成,千百万红蚁正十万火急地向路边草丛挺 进。接下去,驾驶员便发现了被红蚁覆盖的一具人 体。人还活着,军装四个兜,还是个当 官的,军帽里子上写着名字:刘峰,血型A。是这个叫刘峰的残肢引起了红蚁总动员,伤口不断涌 出的血引起红蚁横跨公路的大迁移。”
(插一句话,听影院工作人员说,有关单位要求,不可以包场。我问,是最近所有电影都不能包场,还是只有这一部。“只有这一部”,他说……)
但是因为电影与小说毕竟是不同的媒介,文学需要加入自己的想象,而电影是立体的艺术,综合的艺术,音乐、声音、画面、演员的表演,叠加起来就会产生1+1>2的效果。
电影《芳华》通篇饱满的情感几乎溢出银幕,身处黑 暗影院中的我们,都是暂时脱离了原本所在的俗世的人,我们把自己投入光影中、故事中,我们把自我投射 到电影中的人物身上。
而《芳华》如此伤怀,他几乎就是冯小刚对自己那一段青春的一曲挽歌,怎能不感动呢?
观影中,第一次落泪,是何小萍给父亲写信那段。就像刘峰后来对萧穗子说的,何小萍以为到了部 队里,就没有人欺负她了……
被撕 裂、被丢弃、被埋葬的军装照犹如一种象征,一种说不清、道不明的复杂情愫,一个巨大的讽刺。
即使最后被黏贴好了,依然掩不去裂痕,就像当何小萍被捧为英雄、道 德模范,四处巡讲,却发疯了;就像刘峰在海口某联防大队里,被羞辱,甚至被殴 打,假肢被扯下来。
破碎的军装照,被刘峰丢弃的一大堆奖状、奖牌、奖 品,还有刘峰最后的假肢,某种程度上,它们是一样的。那段岁月、那个集体留给何小萍与刘峰人生的,或许最后只剩彼此微薄的互相依靠、互相取暖。
全片最令我心碎,在我看来,也是最流光溢彩的段落,是何小萍在草地上舞蹈那一段。那个画面一出来,我几乎泪崩。
说不尽的离散,说不尽的伤痛。
世人都说你疯了,穿着军装疯了。
他们不知道你曾经有多羡慕那一身绿军装,你把它当做生命中唯一的救赎,却不曾想,一样的屈辱与苦痛在等待着你。
因为父亲入 狱、母亲改嫁,从六岁开始,其实你就没有家了,你在那个仅为容身之所的地方,不断地缩小再缩小,卑微再卑微。六岁的你甚至不惜把自己冻病了,只希望妈妈能再抱抱你。
然后你以为军装、文工团能够拯救你。它的确曾带给你些微温暖,来自那个从北 京把你接到部 队的人,那个第一个教你敬军礼的人,那个在你被集体嫌弃时挺身而出搭救了你 的 人。但是自从这最后的温暖也远离了你之后,你彻底放弃了,这个集体,这个你曾经以为的救命稻草。
在慰问骑兵团的演出中,你被要求顶替A角,你以为这一次的心机终于有了和那件叫人尴尬的内 衣不一样的结果,其实你不过是一枚棋子,用过即被弃。他们,甚至不需要给你任何理由。(书里写得更直接,政 委利 用何小萍,是因为那些战士们在高原艰苦服役多年,突然要被遣散,心里朦胧感觉到上当,因此需要何小萍这样带着“高烧“表演的高难舞姿,再加上政 委煽情的鼓呼,来转移他们的情绪。)
是啊,世人都说你疯了。
疯了,只因不愿、不能再认同这一切的荒谬。
孤独的清 醒何尝不是一种疯狂?
当你亲手埋葬过一具具自战场上拉回的尸体,当你亲眼见过16、7岁的小孩被炸得面目全非,当你清楚战争的来龙去脉,当你感受过所谓集体的面目,你怎么还能够四处去歌颂这一切?
唯有那一方舞台,唯有那一支支舞蹈,那些或激昂或动 情的音乐,唯有那青春娇美的身 体,那无尽的柔 软的伸展、旋转、跳跃,它们依然在你心深处,守护着你,陪伴着你。
它们是干净的,也是无辜的,因此必然也是流光溢彩、光华夺目的。
在我看来,这是全片最美的青春芳华,这是“芳华”的意义所在,这大概也是冯小刚所固执的最美的青春芳华。
不知为何,我居然想起张艺谋的《金陵十三钗》最后,玉墨带着姐妹们,弹起琵琶,唱起《秦淮景》那一幕,记得当时看完之后写了一句话:“那一刻,泪如雨下,却深深沉醉……”
两部都是严歌苓的作品。
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值得被纪 念,被传唱,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有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压力与焦虑,但我们是否曾经停下来,去聆听历 史的回音,去祭奠那些被苦难摧 残、被战争迫 害、被历 史裹挟、在艰难的处境中不由自主却仍有所坚持的人。
当刘峰将一瓶白酒洒在洁白的墓碑之上,我们应该记住,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必然的,他们值得今夜落下的泪,以及日后更深长的怀缅。-end-
电影《芳华》剧照
“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,最能识得善良,也最能珍惜善良。”——电影《芳华》
读书会后记:非常感谢作者“苏慢慢”对本文发布的授权(公 众号:对她说)。
电影《芳华》无疑是2017年中 国影坛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,《芳华》引发的情感共鸣,不仅对是当下年轻人,还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长辈、军人以及为祖国的而捐躯的无数英雄。
经典电影与文学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更能有力的批判现实,挖掘人性,表现艺术特色。电影《芳华》引发观众对影片多层面多主题的热议,同时也吸引大家走进原著小说,走进文学,也许正如严歌苓所说:“它(电影)功不可没。”
《芳华》真诚地将那段历 史拉到你的面前,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和讲述方式看待历 史,看待他人与自身,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回味青春,体会生活的诗意与苦涩,人性美好与复杂,以及善良的刘峰,卑微的何小萍,以及所有你我为之感动的人。
朵朵什么人- 帖子数 : 1344
注册日期 : 14-03-03
第1页/共1页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